close

文/陳腸子(部落格「阿腸出版中心」格主)

常常我們會好奇某些作家的腦袋到底是裝了些什麼東西,很想把他們抓來動個腦部解剖手術,看看他們的大腦構造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或者能不能把他們的基因拿來分析一下,看是藏了什麼祕密。要不然,這些作家怎麼能夠用這麼平易近人的語言,架構出這麼驚人的世界,且融入一則又一則如此撼動人心的故事?(還是說,他們根本就住在跟我們不一樣的時空嗎?)


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Robert Charles Wilson),就是其中一個令人格外好奇的腦袋。  


為威爾森的寫作成就奉上桂冠的《時間迴旋》,也是台灣讀者最先認識威爾森的第一部繁體中文版作品(或者要說最熟悉也不為過)。在這部時空設定於難以計數的久遠未來(誰來告訴我4×109到底該如何想像)、但角色們所遭逢的生活情境大抵上都與現在沒啥兩樣的小說中,威爾森為讀者展開了一幕浩大的科幻情狀,那甚至是一則令人思之心驚的未來預言:那不知其動機與所在的假想智慧生物;那層包住地球(與火星)、善惡難解的時間迴旋透析膜;那些宇宙探測計畫、國際間的太空競技、那些往外太空延續人類生命的企圖……種種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馳騁,卻又不能斬釘截鐵地說,這些是不可能會發生的小說情節。因為你知道宇宙是多麼浩瀚、隱藏著多麼巨大的未知;因為你知道有太多的不可能後來都成為可能,甚至成為唯一的選擇──於是當我們將自己對宇宙那少得可憐的認知了解,與威爾森筆下所陳述的龐然情境相互連結,不由得感到一陣毛骨悚然的虛空。


時間迴旋》兩年後(這麼快),威爾森送上了同系列的第二部曲《時間軸》(Axis, 2007,貓頭鷹),是延伸,也是往同系列最終曲《時間漩渦》(Vortex)(暫定)的過場。《時間軸》的布局或許沒有《時間迴旋》那麼龐大,氣勢稍微回到平實層次,陳述上也轉而幽深細微,卻展現出威爾森另一個部分的寫作能力:於是你知道他不是只會拿一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天文太空術語把人唬得一愣一愣,若說《時間迴旋》架構出了威爾森腦海中未來世界的鋼骨筋構,《時間軸》就是他開始鋪設的血脈肌理──那是在成形完工之前,勢必得先填入、用以鞏固的砂礫水泥。而他的敘述又不免令人疑惑:為什麼他能寫得這麼具體、這麼真實,那彷彿不再是憑空捏造的虛構(fiction),而是一種生活在其中、貨真價實的記錄。你很難不去想,會不會威爾森真是個來自未來的寫作者,寫下他曾有的所見所聞,試圖給我們一些後世界的藍圖?


而在眾人引頸期盼著最終曲《時間漩渦》的到來之前,威爾森倒是自己先跳開這層透析膜,以過往寫就的短篇小說《 Julian: A Christmas Story》為基礎,送上一本《記憶之塵》(Julian Comstock: A Story of 22nd-Century America,貓頭鷹)。不論他是要讓讀者們鬆鬆筋骨,還是要吊吊胃口,這部融合青少年成長、冒險與歷史政治的小說,即便舞台不屬太空科幻領域,時間設定也在不太遠的未來(跟《時間迴旋》相比,22世紀是近了點),同樣可見威爾森遼闊的議題關懷,以及深入淺出的寫作功力;對熱愛威爾森的讀者而言,得以窺得這位作者的他種面向。


但,如果你現在要問,到底威爾森是個什麼樣的作家?也許我們暫且回到他目前在台灣最廣為讀者所知的《時間迴旋》,來為這位作家的特出之處下個結論:


如果有一天,星星真的熄滅了,有能力以文字讓星星在紙上重新亮起的人,就是威爾森。

( 威爾森,現年57歲(1953年生),可說是當代最受歡迎的北美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加州、成長於加拿大的他,長期耕耘類型小說,於各類科幻大獎多有斬獲:1994年他以《神秘地帶》(Mysterium)獲得菲利普迪克獎,接下來的《達爾文新大陸》(Darwinia , 1998)、《穿越時空的巨石碑》(The Chronoliths, 2001)、《盲湖》(Blind Lake, 2003)等作品,每每出手皆伴隨榮耀回返;2005年威爾森更以《時間迴旋》(Spin,貓頭鷹)拿下科幻最高榮譽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除了多年來的暢銷口碑之外,更確立其名家地位。)

全文引用自金石堂出版情報
http://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Info.asp?Kind=1&Pub_Date=2010/05/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記憶之塵 的頭像
    記憶之塵

    《記憶之塵》中文官方部落格

    記憶之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